猶記得在以“逆戰(zhàn)”歌手的身份回歸《歌手》這個舞臺之時,“音樂詩人”李健給眾位在線歌手帶來的“見面禮”就是自己親筆揮毫寫下的一個“真”字。李健解釋說,這個‘真’字其實是有三重含義,其一是希望歌手能唱你真正想唱的,其二是聽眾能投你真正想投的,其三,則是希望每個歌手真的都會有好結果。而第十期節(jié)目中的李健也通過自己大刀闊斧的改編,無縫串接三首中外名著的表現,讓觀眾切實體會到了“真”的真切含義。
不止是李健,其實來到《歌手》的每位歌手,不管是早已聲名鵲起的,還是在樂壇初露鋒芒的,也確實都在踐行著“真”字箴言。他們都是熱愛音樂、有音樂態(tài)度的真歌手,他們不懼改變、致力于做真音樂,對于他們而言,排名無關緊要,留下作品才是他們最好的結果。不止是給予了歌手充分的“自由權”,《歌手》節(jié)目組由衷尊重每位歌手的音樂,同樣也給予了每位聽眾“自由權”——發(fā)自真心的選出自己真正想選的歌手。
德國著名作曲家格魯克說:“我深信真實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美的原則。”《歌手》攜手歌手正在努力為社會、為聽眾、為那些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呈現出真且美的藝術作品。
《歌手》讓真音樂直達心靈 -杜麗莎
回歸本真 靈魂歌者不失音樂赤子心
“這個時代,歌手是大把的,但好歌手卻是匱乏的,好作品也是匱乏的。”在這個歌手和音樂都被娛樂化、商業(yè)化了的時代,如何不隨波逐流,在浮華中仍然保持著對音樂的高度真誠,無疑是衡量一個真歌手的標準。于《歌手》這檔致力于呈現出最好音樂的音樂節(jié)目而言,選擇真正熱愛音樂,有崇高音樂態(tài)度的歌手絕對是節(jié)目的關鍵性一步。事實證明,《歌手》的選人眼光也確實是萬里挑一,選擇的每位歌手對待音樂都非同一般的執(zhí)著。他們中大多數都不是剛出道的新人,有的甚至早已過了為擴大知名度需要參加各種比賽來證明自己實力的年紀,他們功成名就,無需再為自己立碑,卻仍然在音樂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杜麗莎唱了半個世紀,即便到了60歲,談到唱歌,還是禁不住兩眼放光,她覺得:“唱歌是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因為你真的要拿出你的心來,做一個好歌手,你要真。”所以在舞臺上,她每場都拿出了自己的真心全力以赴;林憶蓮被譽為“華語樂壇造樂者”,在樂壇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卻因為參加《歌手》能讓自己的音樂造詣更高深而“放下身段”義無反顧的來了;林志炫一直以來都以“每唱一首歌,都要將自己變成歌中的主角,真正做到‘人歌合一’”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李健堅持歌曲應該“由文字引領音符真正抵達心靈”;迪瑪希在競演中,身體不適賽前失聲,但在接受了緊急治療后卻仍然堅持上場唱出自己內心所想;獅子合唱團不愿用“偷懶的方式去呈現音樂”,于是每一場都努力告訴大家“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的聲音”;張杰為了演繹好一首歌,常常陷入自我糾結的境況:“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都不好。”彭佳慧直到現在都一直聽林憶蓮的歌來學習,遇到重點音符就會用本子記下來練習;光良、袁婭維帶著音樂初心來“學習”;張碧晨認為“學習和磨礪比名次和榮譽更具有意義”;趙雷從不迎合大眾,一心一意只為民謠發(fā)聲;側田說歌手是自己一生的熱愛與追求,所以他時刻把自己定義為新人;梁博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職業(yè)是歌手,他堅信“真正的歌手一定要靠作品火才行”,所以在最當紅的時間里他選擇了“激流勇退”,安心的做音樂。
每位歌手每一次臺上五分鐘歌曲的演繹,都凝聚了臺下太多的辛苦與付出,他們每場比賽都拼盡了全力,旋律不滿意便推翻了重來,推翻了再重來,一遍又一遍通宵達旦,只為了呈現出更好的音樂。他們也會迷茫,也有不安,迷路過,更彷徨過,但對音樂的熱愛不允許他們放棄,所以他們一直在堅持。R.斯特勞斯曾說:“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開始,而是把它繼續(xù)下去,發(fā)展成完滿的藝術形象。”這也是一個真正音樂人應該具備的氣度與涵養(yǎng)。
《歌手》讓真音樂直達心靈 -林志炫
洗盡鉛華 匠人精雕細琢音樂匠品展匠心
音樂家的藝術不在于直接描繪形象,而在于把心靈置于這些對象能夠在心靈里創(chuàng)造的情緒中去。音樂最好是能創(chuàng)作出真實情景,而不是照搬。當然,在《歌手》如此專業(yè)的舞臺上,在如此多專業(yè)人士的期待下,真正的歌手也從來都不會允許自己“固步自封”,他們要求自己的每一次的表演都一定要拿出前所未有的狀態(tài),每一次的演繹都要有所突破,無論在編曲還是在演唱,又或者是在別的方方面面。
林志炫不但致力于純手工音樂的真實感,特意邀請跨界音樂家吳彤來到現場,給歌曲《御龍銘千古》的演奏增加了笙的出演,而且完美嫁接《卷珠簾》與《scarborough fair》及《裂心》和《heaven knows》;李健不僅重新填詞《異鄉(xiāng)人》和《父親寫的散文詩》將自己的人生閱歷放進歌聲里,還“三合一”創(chuàng)意聯姻《紅樓夢》、《西游記》這兩大名著影視劇的主題曲《紅豆曲》和《一生所愛》,及著名作品《指環(huán)王》,為中外名著牽起了“紅線”;迪瑪希流行、美聲各式花腔的唱法輪番上陣,法語、俄語、英語、哈薩克斯坦語還有中文歌交相上映;張杰《我要你》邀請了上海和平飯店的爵士樂隊前來助陣,加入《天涯歌女》片段,營造出老上海的氛圍;獅子將每首歌曲,抒情的也好,爵士的也罷,通通都賦予了搖滾靈魂;林憶蓮從情歌唱到了搖滾再唱到粵語;張碧晨的《紅玫瑰》不僅在歌曲旋律方面做調整,還在演繹上費盡心思,融入了阿根廷探戈舞蹈元素;趙雷為了展示出民謠的質樸特邀小朋友助陣......歌手用最大的誠意去擁抱改變,對音樂進行深度再創(chuàng)造。每一個歌手都將自己想要說的故事和要堅持的音樂取向融入了自己的編曲、歌詞以及現場演繹當中,進行全新的詮釋,沒有照搬,有的只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
林憶蓮說:“光環(huán)這個詞,聽起來很美,但也有可能是束縛,它或許耀眼,但卻也可能讓人看不見光陰里的世界。”所以她脫下了“高跟鞋”,選擇了從零出發(fā)尋求改變。李健也時刻提醒著自己:“人一旦有了一些成績,就容易停滯不前”,所以他一直都在學習村上春樹,盡管“已有了成績”,也還是要自律,他一直都執(zhí)著的要將自己的新感受、新閱歷、新靈感寫進歌詞里,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再突破。在這個隨處可見“光環(huán)”的娛樂圈,林憶蓮、李健力求突破的堅持也顯得愈發(fā)難能可貴,而《歌手》中的每一位歌手都時刻堅守著挖掘真音樂的精神也與其不謀而合。正是因為這種難能可貴,《歌手》傳遞出的每一首歌也都成為了精品中的精品。
《歌手》讓真音樂直達心靈 - 梁博
致力臻品 好音樂唱給懂的人聽
“欣賞音樂,需要有辨別音律的耳朵,對于不辨音樂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歌手》節(jié)目組深知這一點,為了對眾位歌手的音樂負責,《歌手》的500位大眾評審也全是“萬一挑一”。節(jié)目組還為此特地準備了一系列音樂試題來細心篩選,力保在最大程度上尊重歌手用心做出來的音樂。大眾評審們必須滿足真心熱愛音樂、有足夠的音樂鑒賞力以及足夠愛這檔節(jié)目這三個條件才有機會來到現場,投出自己真正想投的一票,支持自己心目中最優(yōu)秀的音樂。
梁博說,“作品需要有一個平臺來展示,而觀眾對于作品的好與壞有著絕對的發(fā)言權。”沉寂五年之后再出發(fā),梁博毅然決然選擇了《歌手》作為作品的發(fā)布平臺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觀眾的掌聲,觀眾的認可,是其一生所求的東西,其二則是他始終堅信《歌手》舞臺的專業(yè)性,《歌手》大眾評審的專業(yè)性。李健不喜歡過度被關注,曾在參加《我是歌手》之后“去美國走了走”,如今又回到這個舞臺,他坦言是因為洪濤的誠意,是因為節(jié)目組對音樂的追求與其志同道合;請了四季,林憶蓮才終于松口并最終來參加這個節(jié)目,同樣也是因為“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很專業(yè)”。真正的歌手一直都在找尋志同道合的歌唱平臺,《歌手》也同樣一直都在致力于尋找真正愛音樂,用最大誠意去擁抱改變的歌者,也正是因為《歌手》注重于對真歌手的“引進”、對真音樂的挖掘,以及對真觀眾的重視,都讓節(jié)目不管是在呈現層面還是在內涵層面都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極致。歌手和《歌手》“雙劍合璧”,攜手共造殿堂級“臻品”。